领导干部如何摆脱心理困境 提升心理优势

2016年04月06日来源:共产党员网 作者:  点击数:

  近年来,官员因抑郁等心理问题引起的自杀事件频频见诸报端。官员因对心理困境调适不当,出现身心健康受损、职业效能感下降等问题,随之而来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意愿和能力也受到影响。关注领导干部的心理困境,帮助领导干部重新找回心理优势,必要而且紧迫。

  领导干部产生心理困境的原因

  既要提升工作显成效,又要承担责任潜风险。领导干部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绩效指标,而在“问责制”“一票否决制”等现有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下,领导干部履职时还要兼顾“干成事”和“不出事”。在挑起“发展”重担的同时,还要面临“责任”的风险不确定性,责任重大和能力有限的矛盾,使部分领导干部经常陷入极大的心理苦闷。

  既是“社会人”,又是“行政官”。作为“社会人”,领导干部首先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料,但是,作为“行政官”又总是事务繁忙,在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方面经常陷入心理冲突,甚至对家人有亏欠感。

  既需要奉献,又需要实现自我价值。领导干部职业的公共性还体现在其服务性上,要“视事业如泰山,把岗位看做是为党的事业奉献的机会,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”。然而,领导干部在勤勉奉献的同时,也会产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需求。在目前的干部管理体制下,自我价值的外化象征物都与职务职级直接挂钩。

  领导干部应如何走出心理困境,提升心理优势

  首先,开展自我心理调适,领导干部要对心理困境有积极认知。领导干部在错综复杂的环境刺激下,经常会被触发消极心理反应,甚至陷入心理困境。心理困境本身非但不是问题,反而还有其存在的价值——有利于提升领导干部耐受力和抗挫力。大多数领导干部之所以被心理困境所困扰,是因为缺乏调节意识和调节能力。因此,心理困境本身不是问题,正确认知和有效调适心理困境才是问题的关键

  其次,聚焦优势资源,提升调节能力。脑科学的研究发现,大脑有“记坏不记好”的本能,即对负性事件更容易引起警觉且记忆更深刻。因此,人们一旦陷入负性心理状态就容易产生“选择性关注”:感觉糟糕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,变得越来越消极和不满,对自身拥有的积极资源以及身边发生的正性事件却容易忽略。由此,提醒领导干部需要主动进行自我调适,跳出“选择性关注”的怪圈,将注意力焦点和思维方式从“无助、无奈”转向“可为、能为”,聚焦自身拥有的积极资源,关注职业的独特优势和所处环境中的正能量,采取积极的行动,激发心理优势体验。

  第三,在组织层面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心理服务工作体系。首先,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干部的常规教育内容,努力使每一个干部都能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。其次,每个党组织都应自觉关注党员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,一旦发现心理疾患的苗头,应及时请专家对其进行心理医治,尽早帮助其恢复心理健康。再次,对于短时间内无法治愈的严重心理疾病患者,应及时退出干部工作岗位。这样做既是对干部本人的健康负责,更是对党的事业负责。

  最后,在社会层面营造支持性的履职环境。鉴于领导干部的心理困境经常是在与外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诱发,可以从营造支持性的履职环境入手,提升领导干部的心理优势体验。一方面,密切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和交流,增进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,转变个别群众对领导干部的“仇官”心态以及习惯性质疑的行为,建立开放、透明、信任的关系,营造支持性的社会环境。另一方面,在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,应该从组织要求层面以及群众期待层面都加强引导,给领导干部留有时间和空间适应这个变化。

  (张青津 编辑整理)

【字体: 】【收藏】【打印文章】【查看评论